胡令远:习近平对日外交思想与实践

首页    研究成果    中文    胡令远:习近平对日外交思想与实践
 

习近平对日外交思想与实践

 

 

复旦大学日本研究中心主任、上海市日本学会会长  胡令远

 

      习近平主席执政之初,中日关系可谓处于战后以来最困难的境地。7年后当习主席赴大阪出席G20峰会时,中日关系已经“重回正轨”。这期间的巨大变化,体现了习近平主席的外交理念与高超的外交艺术。

 
一、原则性与灵活性有机结合的外交艺术
 

      习近平主席和安倍晋三首相均于2012年成为国家和政府首脑,当时因为日本民主党野田政府一意孤行将钓鱼岛进行所谓“国有化”,其对中日关系的恶劣影响处于发酵阶段,随之两国关系陷于战后以来的最低谷,两国领导人也中断了正常交往。而2014年11月APEC峰会将在北京举办,尖锐对立中的中日关系使日本首相安倍晋三来华出席峰会面临尴尬局面。对此,两国外交高层通过积极努力,中日之间达成了“四点原则共识”,以此为基础,安倍顺利出席了北京APEC峰会,习近平主席会见了安倍。这一关键节点的举措,不仅化解了外交难题,也为中日关系的转圜作了铺垫。

 

 
 
二、以长化短:强化经贸合作稀释外交对立
 

      安倍首相把“价值观外交”和“俯瞰地球仪外交”作为制衡中国的重要抓手,截至新冠疫情爆发前的2019年11月,在近7年时间里,他已访问了80个国家和地区,移动距离达到155万千米,相当于绕地球38圈。每访问一处,多数情况下,除了强化与中国的经贸竞争之外,还刻意抹黑中国。对此,中国并未过多在正面采取“外交对等原则”,而是在两国关系的长项---即经贸领域推进合作。因此,尽管中日政治、外交关系数年中一直处于紧张状态,但由于中国的不懈努力,使其对经贸关系的负面影响,限制在最低程度,并未伤筋动骨,总量也只是略有波动而已。安倍长期执政需要经济业绩,这从他任期内5次国政选举均把“安倍经济学”作为选举招牌可知。从其个人的功利性、特别是来自日本经济界的巨大压力,加之特朗普的“美国第一”以及单边主义理念与举措,并不符合贸易立国的日本的国家利益。因此,安倍不得不于2017年开始调整对华战略,寻求两国关系的改善,中国对日外交方略取得成效。

 
 
三、顺势而为,推动中日关系“重回正轨”
 

      当安倍首相显示对华外交调整意向时,中国抓住时机,顺势而为。先是李克强总理2018年5月利用赴日出席中日韩三国领导人会议之机,对日本进行正式访问。同年10月中国邀请安倍首相正式访华,同时举办了一带一路框架下首届中日第三方市场合作论坛,双方签署了50余项合作协议,金额超过180亿美元。此后,安倍还将其极力推行、意在制衡中国的“印太战略”更名为“印太构想”,并两次派自民党干事长二阶俊博率团出席北京“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有日本学者将此解读为“印太构想”与“一带一路倡议”由对冲变为有可以合作的空间。2019年6月习近平主席出席大阪G20峰会,并与安倍首相达成改善中日关系的“十项共识”,标志着“重回正轨”后中日关系呈行稳致远的态势。

      虽然突然而至的新冠疫情给这一趋势带来变数,但中日关系转变的过程中所体现的习近平主席的外交理念与外交艺术,对未来中日关系的发展方向,不言而喻具有昭示意义!

2022年6月4日 18:26